流感為何會致命?這類人群需要警惕
2月3日,一位知名演員因流感并發肺炎去世的消息登上熱搜,引發熱議。流感為何會致命?哪類人群為流感重癥高風險人群?患流感后出現何種癥狀應立即就醫?
當下是流感高發期。由于其中文名稱為“流行性感冒”,許多人看到“感冒”兩個字,以為是普通感冒在流行,因而掉以輕心。然而,得了流感可能引起嚴重后果,甚至會有生命危險。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,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萬~500萬重癥和29萬~65萬死亡。
流感和感冒,雖一字之差,卻大不相同。感冒是寬泛的大白話的概念,醫學上叫“上呼吸道感染”。流行性感冒(簡稱“流感”)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,可分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,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,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,如果沒有及時治療,更容易引發一系列并發癥。
流感病毒可直接侵犯肺部,導致原發性流感病毒肺炎,嚴重時還會繼發細菌感染,引發細菌性肺炎?;颊邥霈F劇烈咳嗽、嚴重呼吸困難、持續性或反復發熱,甚至咳出帶血或膿性痰液。
普通感冒通常表現為鼻涕、鼻塞明顯,其他常見癥狀包括咽干、癢或痛,咳嗽和不適感,成人感冒很少發熱或低熱??人暂^常見,往往出現在鼻塞、鼻涕癥狀之后;鼻分泌物可能清稀,也可能呈膿性。
流感和普通感冒最大的差異在于其嚴重性。不同人感染流感后的癥狀輕重不一。輕者癥狀跟感冒類似,重者則會出現并發癥。隨著疾病的發展,兩者在癥狀上可能出現一些差異:
從癥狀上分辨流感和感冒,有時不會很準確,最快速、最精確的方法是病原檢測。
流感不是普通感冒,據世界衛生組織(WHO)估計,流感每年在全球可導致300萬-500萬重癥病例,29萬-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。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、減少流感相關重癥和死亡的有效手段。
這些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發展為重癥
長沙市中心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醫師陳華妹表示,在流感高發季節,雖然全人群普遍都存在感染風險,但某些特定人群感染流感后更容易發展為重癥,甚至出現嚴重并發癥。
大部分重癥肺炎患者本身就有一定的基礎疾病或者免疫力較低下,如老年人和兒童。另外,慢性疾病患者、身體質量指數(BMI)大于30的肥胖者、妊娠期婦女和圍產期女性等,都是更容易發展為重癥的特定人群。
“如果是39℃以上持續不退的高溫,同時伴有全身乏力、胸悶氣急、小便變少、暈厥等癥狀,一定要及時就醫處理。”陳華妹表示,臨床上也有部分重癥肺炎的患者在早期沒有及時或者正確處理,耽誤了病情,等到全身多個器官、多個系統出現問題,再救治起來難度就很大。
流感并發癥有哪些?
流感病毒可以直接攻擊呼吸道上皮細胞,導致氣道炎癥加重,降低呼吸道防御功能,從而引發哮喘、慢阻性肺等呼吸慢性病的急性加重。這可能導致呼吸慢性病患者出現更嚴重的咳嗽、咳痰、呼吸困難等癥狀,甚至可能發展為呼吸衰竭,需要住院治療。
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并發癥,典型表現是咳嗽伴呼吸困難、呼吸急速、缺氧和發熱。肺炎類型包括:
原發流感病毒性肺炎:流感發作3~5日后仍持續存在高熱,以及有肺炎表現。通常很嚴重,進展可能很快,不積極干預會有生命危險,特別是有肺部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。
繼發細菌性肺炎:流感癥狀有所好轉(包括熱退)后,再次出現發熱和咳膿痰。通常出現在流感數天后(7~14天)最常見,在重癥流感中約占 1/3,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往往危重。
細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性肺炎:參考以上兩者,可表現為癥狀逐步加重,也可表現為短暫好轉后加重。
除了肺炎,流感的這些并發癥也要當心
心臟并發癥:主要包括心肌缺血、心肌梗死、心力衰竭等,約占成人流感的12%。
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:癲癇發作多見于兒童和癲癇患者,流感相關性腦病更常見于兒童,流感導致成人腦炎、腦血管意外、急性播散性腦脊髓炎和吉蘭-巴雷綜合征,總體上不常見。
肌肉骨骼并發癥:重度肌炎和橫紋肌溶解(極度肌痛、無力、尿色加深)更常見于兒童。雖然肌痛是流感的突出特征,但真正的肌炎并不常見。
中毒性休克:在最近幾年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暴發期間,既往健康的兒童和成人中出現了中毒性休克樣綜合征,多跟繼發產毒葡萄球菌感染有關。
合并感染:包括肺炎(其他病毒、細菌、真菌)、菌血癥、腦膜炎和曲霉菌病。對于發熱超過3~5日、退熱后再次發熱,或病程3~5天后癥狀仍持續加重的流感患者,需要警惕。
得了流感怎么辦?
對于平素身體健康的年輕人,在流感季節,自己的小區、學校、辦公場所等有流感病例,突然出現發熱、咳嗽、肌痛或無力癥狀時,臨床可以疑診流感。
此時,可以選擇自購抗原家庭檢測,但受采樣技術影響,陽性的準確率可能達不到預期的50%~70%,有需要明確診斷時,在1~2天內多次采樣有助于提高陽性的準確率。
無并發癥的流感:成人的發熱和呼吸道癥狀通常持續約3天,隨后大多會改善,完全康復可能需要10~14日(年紀大、免疫力低下恢復時間更長),部分患者的乏力癥狀會持續數周。
出現并發癥的流感:或者有脫水(口渴、疲倦、尿少黃)、心肺功能受損、精神狀態改變的情況,通常屬于重癥,應住院治療。
疑診或確診流感時,符合以下任一情況,需要積極抗病毒治療:
并發癥高危人群:高危人群流感,無論癥狀輕重、病程是否超過2天,都建議抗病毒治療。
高危人群接觸者:非高危人群流感,但會接觸到高危人群(比如家里有小孩、老人等),無論癥狀輕重、病程是否超過2天,也建議抗病毒治療。
流感持續或重癥:流感樣癥狀持續進展,超過3天,或者出現流感并發癥、重癥時,建議遵循醫囑選用對應抗病毒藥物及時治療。
不屬于以上三種情況,用藥前先權衡利弊:病程在48小時內,可以根據自身生活、工作或學習等需要,跟醫生溝通后決定是否給予抗病毒治療。如果病程已經超過48小時,又不符合上面三點需要用藥的情況,不建議抗病毒治療。
重視流感疫苗接種
流感的危害有時候很大,易引發嚴重并發癥,對高危人群尤為致命,因此,一定要重視流感疫苗接種。
每年的9月和10月通常是接種流感疫苗的好時機,但即便在10月底前沒有打上疫苗,在整個流感季都可以接種。而且,由于流感病毒易發生變異,每年流感流行株可能發生變化,因此,流感疫苗每年都要接種。